網頁

2009/01/17

WK18 社科研 期末分組對談

本學期最後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上週已經預告了本次要進行同學之間的兩兩訪談,根據抽籤的結果,大家就開始進行配對。

◎第一階段的訪談
我是擔任訪問者,對象是永嘉同學,談話的內容大多是關於他的研究內容,大概討論了以下幾個部分:
1. 題目
他要研究的議題是「網路環境中成功查找資訊的關鍵因素之行為探究」,我問了一些「定義」的問題,例如如何明確去界定「成功」這個概念。

2. 動機
談到研究這個題目的動機,他認為這個領域是變化很大,同時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相關研究尚不多,再加上本身也是重度使用者,已有十五年的接觸經歷,接觸到資訊行為的課程,都感到有興趣,且符合指導教授的專長,因此選擇這個主題,希望能做「內部的跨領域」研究。

3. 文獻探討
這部分是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因為我希望能聽聽同學們的經驗談,也幫助自己在做文獻探討時能多一點想法。
(1)關鍵字:首先我想瞭解的是永嘉用了哪些關鍵字來找自己需要的資源,他提到其實這方面的關鍵字較廣,例如他用的「網路資源查找」、「資訊尋求行為」、「web searching behavior」......等等,其實一直以來都無法很明確地界定「searching」這個詞彙,可以說是「查找」,也可以解釋為「檢索」或「搜尋」,而他想要研究的是最核心的searching behavior。
(2)搜尋管道:關於使用了哪些資源來找文章,除了一般的網路資料庫,如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CKNI、ISI web of knowledge......等等之外,他還提到「專書」是很好的資訊來源,不過一般人都很容易忽略,而只找單篇的文章,其實從一本專書中,能夠得到的知識就已經非常充足且完整了。

4. 研究方法
永嘉說到現階段的相關研究大多是以量化居多,而他希望能用到質與量都有的研究方法,質化研究是使用訪談法,量化研究則還在思考中,也許會是實驗法。

整個訪探過程,我覺得還蠻順利的,話題也一直進行下去都沒有中斷,藉由這個活動,我的心得是一對一的訪談果然是非常深入的,雖然上次在圖書資訊學研究的課堂上已經聽過同學的報告了,這次卻能更清楚對方的研究,以及其中的想法,是很不錯的收穫。

◎第二階段的訪談
輪到我變成受訪者,訪問我的人是柏堯同學,針對這堂課的綜合感想,他問了我以下幾個問題:
1. 懂的概念
2. 不懂的概念
3. 個人心得

首先是我覺得這學期做報告的經驗,無論準備的過程或是展示海報、口頭報告等,都很創新、很難得,在來就是課堂上使用的工具,如Joinnet、Wikinote、Freemind,都是很便利的幫手,我會希望大家能一起用wikinote將每一週的上課內容整理成共筆,雖然現在有寫在個人的網誌上,但都是很零散的,其中也有很多互相重複的內容(甚至錯誤),若能大家一起在同一個平台上作業,整理出來的成果應該會是更豐富的。

4. 課堂中學到的對未來有幫助的地方
我想到比較技術面的幫助是做海報的方法(如使用PPT),另外就是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經驗。

我覺得柏堯果然是「好心的同學XDD」,當我想不到該回答什麼的時候,他也會講講他自己的意見給我參考,例如提到懂與不懂的概念,雖然我覺得這學期學到很多,但是一下子要舉出幾個例子,還是會讓我產生一點遲疑,一開始都從定義面去想,柏堯就建議我也可以想得廣一點,而不用執著於某個特定的概念。

最後,老師希望我們能夠發表對以後課程的建議,而提出了四個問題:
1. 單元順序是否有需要調整的部分?
2. 課程主題是否適合我們的需求?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3. 閱讀材料的質與量
4. 若重新再修一次的期望(例如對課程設計或自我期許)

2009/01/07

WK17 社科研 量化研究

上週各組報告了量化研究的觀察分析,大家都有許多懂或不懂的概念,本週上課的內容就是介紹「量化研究」,學到了不少。

量化資料分析的三個重點
1. 整理原始數據→編碼簿
(1)code book:根據概念給予適當的代號
(2)coding book:實際把資料擺上去
2. 量化資料分析→描述統計、推論統計
3. 解釋數據(最難的部分)

單變項分析
1. 次數分配
2. 集中量數測量方法
最大數、最小數、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樣本數:一個cell裡至少要有五個樣本
3. 離散趨勢測量方式
每個樣本數與平均數的距離多遠

雙變項分析
兩個變項是相關或相異,主要檢定方法:T檢定、F檢定、卡方檢定

多變項分析
1. 統計控制
2. 百分比表格設計
3. 多元迴歸


Null
變項中的值,若超過所規範的範圍,就是給null值

我覺得這次上課給我的幫助不少,對於量化研究的基本觀念有了認識,回頭再去看之前報告的量化研究文章,也發現自己多了一些能看懂的地方。

2008/12/31

WK16 社科研 量化研究分組報告

今天是各組量化研究的報告發表,從大家的報告當中,感覺到同學們的認真與用心,分析研究時嚴謹的態度與精神,也很值得我學習。

我們這組選的文章都是關於「數位音樂」與「定價」相關的研究,但也許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理解老師的要求,所以呈現出的報告都還需要修正,我們這組犯的問題就是太注意研究內容(如各研究的結論),而忽略了「研究方法」,什麼樣的研究假設使用何種分析方法來進行驗證,才是這次報告應該關注的重點。

在做報告時,我一直遇到的困難就是很多時候我其實搞不懂文章中所提到的分析方法到底是什麼?例如某某檢定,雖然瞭解結論,但是不明白過程、不懂公式如何形成以及它的算法,希望下學期的統計課能幫助我釐清這些不懂的概念。

2008/12/25

WK15 圖資學 Information Structures & Academic Users

本週演講邀請了李鶴立老師,與穆教授同樣來自Milwaukee,一開始她的自我介紹就令我印象深刻,原本念中文系的她,在進圖書館工作之後才接觸到圖書資訊,現在則在國外教圖書資訊。她能在實務工作中發掘出自己的興趣,進而轉入學術界,是讓我覺得很羨慕的地方,因為有的時候還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或是到底適合什麼?或許經歷一連串的摸索,漸漸就能看清了。

在演講內容中,她提到「從虛擬到實體」的過程或現象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到「使用者怎麼來看待?」

許多學校的首頁,都有針對使用者來分類,例如:教師、學生、校友、家長、訪客......等等,配合不同的使用者特性與需求,呈現不同的介面或項目方便其使用,但是很少有圖書館的網站也參考這種方式。

我的看法是,不同的圖書館應有不同的作法,以大學圖書館而言,它原本就不像公共圖書館是完全開放,設定給多種使用者的介面,不一定有其價值,頂多分為教師、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吧?但一般而言,讀者使用學術圖書館的目的,除了查詢館藏之外,就是使用電子資料庫,其他服務所佔的比例並不大。而圖書館的首頁也不若學校的首頁需要承載那麼多的資訊,因此我會覺得沒有要按照使用者分類的必要,對於公共圖書館而言也是同樣。

我認為圖書館真正迫切需要改進的,也是李老師有提到的,是「資源指引不明」的問題。我覺得圖書館網站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其實隔著兩道透明的牆,一是網站系統設計者,一是館員,介面呈現與資源描述若不符合使用者的認知或習慣,就會造成操作上的困難。

前幾天協助了一個論文研究,也是在分析讀者使用師大圖書館的行為,期望能修正其使用性,讓讀者操作起來更直覺、更明確。

2008/12/17

WK14 社科研 論文寫作

◎認知
今天的上課內容是關於「論文寫作」,一開始老師就先問我們「什麼是權威性文章?」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當下的一個直覺是「有權威的學者寫出來的文章」,但又會產生問題「怎樣算是有權威的學者呢?」那應該是「寫出有權威性文章的人吧?」如此便成了無限迴圈的問題。

有同學提出可以從「引用數」來觀察,老師則告訴我們要回歸「原點」,研究者的權威應該是「實事求是」的。

接著針對「論文寫作」的議題,老師要我們每個人提出自己的已知與未知。我問的其中兩個問題如下:

Q:每一篇相關文獻要熟讀到何種程度才列入參考書目的清單?
A:論文內若無引註,就不用列入參考書目的清單。

Q:不確定自己的研究價值好不好?
A:從與指導教授互動的過程中,老師會告訴學生的。但研究價值本身就相當主觀,若能把大家原本認為無價值的主題做好,那就更珍貴、更棒了。

◎行動
本週的課程中,請三位有寫過論文的同學來經驗分享,感謝三位的分享,我的心得感想如下:

Winnie
她提到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幾乎每個步驟都很難,文獻探討反而是最簡單的,真是太嚇人啦!而我們所找到的文章,不一定都是對的,因為有些研究者也許不夠客觀,所以不能盲從,要自己去判斷。而遇到瓶頸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要多跟同學朋友多聊聊,這個提醒我好像常常聽到,所以說除了正事之外,適度的休閒放鬆與心理調適是絕對不能少的。(但好像常聽說藝術家在心靈遭受磨難時,反而會有令人驚艷的作品)

Eric
柏堯說想題目蠻難的,但是「換題目」更難,寫文獻探討時要有脈絡,先抓出題目的概念與關聯,會讓接下來的過程比較順利。他還介紹了幾個好用的工具,用來幫助質化研究的軟體「Nvivo」、打逐字稿的好幫手「豆子謄稿機」,這兩個工具我之前都沒聽過,希望以後可以用得到。

Kurt
謝同學認為每個人在做研究時會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我想也是),而指導教授的寫作風格會影響學生很多,一開始不用太執著於題目,廣泛閱讀是很重要的,這句話好熟悉,似乎很多老師都有說過。雖然他說了許多做研究時遇到的困難,例如對方瞧不起大學生,但我覺得在研究中遇到的所有問題,當我們勇敢去接受它、正面去面對它,無論最後有沒有獲得解決,自己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感受
我沒有寫過論文,最接近寫論文的經驗大概就是準備推甄備審資料中的「研究計畫」吧!當時也跑了好幾次圖書館,去看看學長姐的論文前幾章都怎麼寫,雖然也上過研究方法課,但是沒什麼幫助,最後就這樣自己摸索著寫出來了,但是不知道到底寫得好不好?因為為了考慮到公平性,我根本不敢拿去問老師啊!

總之今天聽了許多論文寫作的原則與同學的經驗分享,對認知方面是很有幫助的,但實作起來是什麼樣子,還是要等動了手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