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
今天的上課內容是關於「論文寫作」,一開始老師就先問我們「什麼是權威性文章?」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當下的一個直覺是「有權威的學者寫出來的文章」,但又會產生問題「怎樣算是有權威的學者呢?」那應該是「寫出有權威性文章的人吧?」如此便成了無限迴圈的問題。
有同學提出可以從「引用數」來觀察,老師則告訴我們要回歸「原點」,研究者的權威應該是「實事求是」的。
接著針對「論文寫作」的議題,老師要我們每個人提出自己的已知與未知。我問的其中兩個問題如下:
Q:每一篇相關文獻要熟讀到何種程度才列入參考書目的清單?
A:論文內若無引註,就不用列入參考書目的清單。
Q:不確定自己的研究價值好不好?
A:從與指導教授互動的過程中,老師會告訴學生的。但研究價值本身就相當主觀,若能把大家原本認為無價值的主題做好,那就更珍貴、更棒了。
◎行動
本週的課程中,請三位有寫過論文的同學來經驗分享,感謝三位的分享,我的心得感想如下:
Winnie
她提到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幾乎每個步驟都很難,文獻探討反而是最簡單的,真是太嚇人啦!而我們所找到的文章,不一定都是對的,因為有些研究者也許不夠客觀,所以不能盲從,要自己去判斷。而遇到瓶頸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要多跟同學朋友多聊聊,這個提醒我好像常常聽到,所以說除了正事之外,適度的休閒放鬆與心理調適是絕對不能少的。(但好像常聽說藝術家在心靈遭受磨難時,反而會有令人驚艷的作品)
Eric
柏堯說想題目蠻難的,但是「換題目」更難,寫文獻探討時要有脈絡,先抓出題目的概念與關聯,會讓接下來的過程比較順利。他還介紹了幾個好用的工具,用來幫助質化研究的軟體「Nvivo」、打逐字稿的好幫手「豆子謄稿機」,這兩個工具我之前都沒聽過,希望以後可以用得到。
Kurt
謝同學認為每個人在做研究時會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我想也是),而指導教授的寫作風格會影響學生很多,一開始不用太執著於題目,廣泛閱讀是很重要的,這句話好熟悉,似乎很多老師都有說過。雖然他說了許多做研究時遇到的困難,例如對方瞧不起大學生,但我覺得在研究中遇到的所有問題,當我們勇敢去接受它、正面去面對它,無論最後有沒有獲得解決,自己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感受
我沒有寫過論文,最接近寫論文的經驗大概就是準備推甄備審資料中的「研究計畫」吧!當時也跑了好幾次圖書館,去看看學長姐的論文前幾章都怎麼寫,雖然也上過研究方法課,但是沒什麼幫助,最後就這樣自己摸索著寫出來了,但是不知道到底寫得好不好?因為為了考慮到公平性,我根本不敢拿去問老師啊!
總之今天聽了許多論文寫作的原則與同學的經驗分享,對認知方面是很有幫助的,但實作起來是什麼樣子,還是要等動了手才知道。
學術研究與寫作之性質
14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